交换技术
交换技术
在网络通信中,交换技术决定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。不同的交换技术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。
1. 电路交换
电路交换是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,整个通信过程中该通路被独占使用。
1.1 工作原理
- 建立连接:呼叫方发起连接请求,网络为通信双方建立专用通路
- 数据传输:数据在专用通路上传输
- 释放连接:通信结束后释放专用通路
1.2 特点
优点:
- 传输时延小,实时性好
- 传输质量高,无拥塞
- 适合语音、视频等实时业务
缺点:
- 资源利用率低,通路空闲时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
- 建立连接时间长
- 不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
1.3 应用场景
- 传统电话网络:PSTN(公共交换电话网)
- 视频会议:需要实时传输
- 专用线路:企业间的专线连接
2. 报文交换
报文交换是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存储转发,每个节点接收完整报文后再转发。
2.1 工作原理
- 接收报文:节点接收完整的报文
- 存储报文:将报文存储在缓冲区中
- 查找路由: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下一跳
- 转发报文:将报文转发到下一跳节点
2.2 特点
优点:
- 不需要建立连接,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
- 可以实现多路复用
- 传输可靠性较高
缺点:
- 传输时延大,不适合实时业务
- 需要较大的缓冲区
- 网络拥塞时容易丢包
2.3 应用场景
- 电子邮件:非实时数据传输
- 文件传输:大文件传输
- 早期计算机网络:ARPANET 等
3. 分组交换
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(分组),每个分组独立传输。
3.1 工作原理
- 数据分割:将大数据分割成小的分组
- 分组传输: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
- 分组重组:在目的端重新组装数据
3.2 特点
优点:
- 资源利用率高,多个用户共享网络资源
- 传输灵活,分组可以选择不同路由
- 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
- 网络拥塞时影响较小
缺点:
- 传输时延不确定
- 需要分组重组
- 协议复杂
3.3 应用场景
- 互联网:TCP/IP 网络
- 局域网:以太网
- 移动通信:4G、5G 网络
4. 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
特性 | 电路交换 | 报文交换 | 分组交换 |
---|---|---|---|
连接方式 | 面向连接 | 无连接 | 无连接/面向连接 |
传输时延 | 小 | 大 | 中等 |
资源利用率 | 低 | 中等 | 高 |
实时性 | 好 | 差 | 中等 |
可靠性 | 高 | 中等 | 高 |
成本 | 高 | 中等 | 低 |
5. 数据报与虚电路
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方式:数据报和虚电路。
5.1 数据报
特点:
-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
- 分组可能走不同路径到达目的端
- 分组可能乱序到达
- 不需要建立连接
工作过程:
- 发送端将数据分割成分组
-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
- 分组可能走不同路径
- 目的端重新组装数据
优点:
- 传输灵活
- 网络故障时影响小
- 实现简单
缺点:
- 分组可能乱序
- 传输时延不确定
- 需要分组重组
5.2 虚电路
特点:
- 先建立逻辑连接
- 所有分组走相同路径
- 分组按序到达
- 需要建立和释放连接
工作过程:
- 建立虚电路连接
- 所有分组走相同路径
- 分组按序传输
- 释放虚电路连接
优点:
- 分组按序到达
- 传输时延相对确定
- 服务质量较好
缺点:
- 网络故障时影响大
- 实现复杂
- 需要连接管理
5.3 数据报与虚电路的比较
特性 | 数据报 | 虚电路 |
---|---|---|
连接方式 | 无连接 | 面向连接 |
路由选择 | 每个分组独立 | 连接建立时确定 |
分组顺序 | 可能乱序 | 按序到达 |
传输时延 | 不确定 | 相对确定 |
网络故障影响 | 小 | 大 |
实现复杂度 | 简单 | 复杂 |
6. 现代交换技术
6.1 ATM(异步传输模式)
特点:
- 固定长度的小分组(53 字节)
- 面向连接
- 服务质量保证
- 高速传输
应用:
-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(B-ISDN)
- 高速骨干网
6.2 MPLS(多协议标签交换)
特点:
- 在 IP 和链路层之间增加标签层
- 基于标签进行快速转发
- 支持流量工程
- 服务质量保证
应用:
- 企业网络
- 服务提供商网络
6.3 软件定义网络(SDN)
特点:
- 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
- 集中式控制
- 可编程网络
- 灵活的网络管理
应用:
- 数据中心网络
- 校园网络
- 企业网络
7. 交换技术的选择
7.1 选择因素
-
业务类型
- 实时业务:选择电路交换
- 非实时业务:选择分组交换
-
网络规模
- 小规模网络:选择简单技术
- 大规模网络:选择复杂技术
-
成本考虑
- 低成本:选择分组交换
- 高性能:选择电路交换
-
可靠性要求
- 高可靠性:选择分组交换
- 简单可靠:选择电路交换
7.2 发展趋势
- IP 化:各种业务向 IP 网络迁移
- 分组化: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
- 智能化:网络设备智能化程度提高
- 虚拟化:网络功能虚拟化
总结
交换技术是网络通信的基础:
- 电路交换:适合实时业务,资源利用率低
- 报文交换:适合大文件传输,时延大
- 分组交换:适合突发性数据,资源利用率高
- 数据报:传输灵活,分组可能乱序
- 虚电路:传输有序,服务质量好
选择合适的交换技术需要考虑业务需求、网络环境和成本因素。现代网络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,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各种高级交换技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