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导航

数据链路层综合练习题

数据链路层综合练习题

练习 1:基础概念

  1.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。
参考答案

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:

  1. 组帧:将比特流划分为帧,便于管理和差错检测
  2. 差错控制:检错(奇偶校验、CRC)、纠错(海明码)
  3. 流量控制:防止发送方过快,常用滑动窗口
  4. 可靠传输:确认与重传机制
  5. 介质访问控制:多站共享信道时的访问规则
  1. CRC 检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?
参考答案

CRC 检错的基本思想:

  1. 发送方:用生成多项式对数据多项式取模,余数作为校验码附加到数据后
  2. 传输:发送数据+校验码
  3. 接收方:用相同生成多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+校验码进行模运算
  4. 判断:如果余数为 0,则认为无错误;否则认为有错误

CRC 能够检测出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,检错能力强。

练习 2:流量控制

  1. 滑动窗口协议与停止-等待协议有何区别?
参考答案

主要区别:

  1. 发送策略

    • 停止-等待:每次只发送一帧,等待确认
    • 滑动窗口:可以发送多帧,无需等待确认
  2. 窗口大小

    • 停止-等待:发送窗口=1,接收窗口=1
    • 滑动窗口:发送窗口>1,接收窗口 ≥1
  3. 效率

    • 停止-等待:效率低,信道利用率不高
    • 滑动窗口:效率高,信道利用率高
  4. 复杂度

    • 停止-等待:实现简单
    • 滑动窗口:实现相对复杂
  1. GBN 和 SR 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参考答案

主要区别:

  1. 接收窗口

    • GBN:接收窗口=1,只按序接收
    • SR:接收窗口>1,可以缓存乱序帧
  2. 重传策略

    • GBN:重传出错帧及其后所有帧
    • SR:只重传出错帧
  3. 效率

    • GBN:可能重传已正确接收的帧,效率较低
    • SR:只重传出错帧,效率较高
  4. 复杂度

    • GBN:接收方处理简单
    • SR:接收方需要缓存,实现复杂

练习 3:介质访问控制

  1. 以太网采用哪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?其基本原理是什么?
参考答案

以太网采用 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冲突检测)协议。

基本原理:

  1. 载波监听: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
  2. 多路访问:多个站点共享同一信道
  3. 冲突检测:发送过程中继续监听,检测冲突
  4. 冲突处理:检测到冲突后立即停止发送,发送阻塞信号
  5. 重发机制:随机延迟后重新发送

工作流程:

  • 站点有数据要发送时,先监听信道
  • 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
  • 发送过程中继续监听
  • 如果检测到冲突,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阻塞信号
  • 等待随机时间后重新尝试发送
  1. CSMA/CD 和 CSMA/CA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参考答案

主要区别:

  1. 冲突处理方式

    • CSMA/CD:检测冲突后处理
    • CSMA/CA:避免冲突的发生
  2. 适用环境

    • CSMA/CD:有线网络(以太网)
    • CSMA/CA:无线网络(WiFi)
  3. 工作原理

    • CSMA/CD:发送过程中检测冲突
    • CSMA/CA:发送前通过 RTS/CTS 避免冲突
  4. 隐藏终端问题

    • CSMA/CD:不存在此问题
    • CSMA/CA:通过 RTS/CTS 解决
  5. 效率

    • CSMA/CD:在有线环境下效率高
    • CSMA/CA:在无线环境下更可靠

练习 4:协议与设备

  1. PPP 和 HDLC 协议有何异同?
参考答案

相同点

  1. 都是数据链路层协议
  2. 都支持点对点连接
  3. 都提供差错控制功能

不同点

  1. 面向方式

    • PPP:面向字节
    • HDLC:面向比特
  2. 复杂度

    • PPP:简单,易于实现
    • HDLC:复杂,功能强大
  3. 支持连接

    • PPP:主要支持点对点
    • HDLC:支持点对点和多点
  4. 身份验证

    • PPP:支持 PAP/CHAP 身份验证
    • HDLC:不支持身份验证
  5. 网络层协议

    • PPP: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
    • HDLC:不关心网络层协议
  1. 交换机和网桥的区别是什么?
参考答案

相同点

  1. 都是数据链路层设备
  2. 都基于 MAC 地址转发
  3. 都能连接多个网段

不同点

  1. 端口数量

    • 网桥:通常只有 2 个端口
    • 交换机:通常有多个端口(4、8、16、24 等)
  2. 转发方式

    • 网桥:存储转发
    • 交换机:存储转发或直通转发
  3. 性能

    • 网桥:转发速度较慢
    • 交换机:转发速度快,支持并行转发
  4. 功能

    • 网桥:基本功能
    • 交换机:功能丰富,支持 VLAN、QoS 等
  5. 应用场景

    • 网桥:连接两个网段
    • 交换机:构建局域网核心

练习 5:综合应用

  1. 在一个以太网环境中,如果发生冲突,CSMA/CD 协议如何处理?
参考答案

CSMA/CD 协议处理冲突的步骤:

  1. 冲突检测:发送过程中继续监听信道
  2. 立即停止:检测到冲突后立即停止发送
  3. 发送阻塞信号:发送一个阻塞信号,通知其他站点发生了冲突
  4. 等待随机时间: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计算等待时间
  5. 重新尝试:等待时间结束后重新尝试发送

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

  • 第 1 次冲突:等待 0 或 1 个时隙
  • 第 2 次冲突:等待 0、1、2 或 3 个时隙
  • 第 3 次冲突:等待 0 到 7 个时隙
  • 最多重试 16 次,超过则放弃
  1. 为什么无线网络使用 CSMA/CA 而不是 CSMA/CD?
参考答案

无线网络使用 CSMA/CA 的原因:

  1. 冲突检测困难

    • 无线信号传播特性复杂
    • 发送时难以检测到冲突
    • 隐藏终端问题
  2. 信号特性

    • 无线信号衰减快
    • 发送功率有限
    • 难以实现冲突检测
  3. 隐藏终端问题

    • 两个站点可能无法直接通信
    • 但都能与 AP 通信
    • CSMA/CA 通过 RTS/CTS 解决
  4. RTS/CTS 机制

    • 发送前先发送 RTS(请求发送)
    • 接收方回复 CTS(清除发送)
    • 其他站点听到 CTS 后延迟发送
  5. 更可靠

    • 避免冲突比检测冲突更有效
    • 减少重传次数
    • 提高网络效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