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差数列的性质
等差数列除了基本的定义和公式外,还有许多重要的性质。掌握这些性质,能够更灵活地解决问题,甚至发现一些巧妙的解法。
中项性质
等差中项
如果三个数 a,b,c 成等差数列,则 b 叫做 a 与 c 的等差中项(arithmetic mean)。
换句话说,等差中项就是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。
示例:2,5,8 成等差数列,5 是 2 和 8 的等差中项,因为 5=22+8。
一般中项性质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对于任意正整数 n(n≥2),都有:
这说明等差数列中,任意一项都是其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。
这源于等差数列的定义。设公差为 d,则:
- an−1=an−d
- an+1=an+d
所以:
2an−1+an+1=2(an−d)+(an+d)=22an=an
从几何角度看,等差数列在数轴上均匀分布,每一项恰好位于相邻两项的中点。
对称性质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若 m+n=p+q(m,n,p,q 为正整数),则:
特别地,当 m+n=2p 时,有 am+an=2ap。
示例:在等差数列中,a2+a8=a3+a7=a4+a6=2a5(因为 2+8=3+7=4+6=2×5=10)
证明:
am+anap+aq=[a1+(m−1)d]+[a1+(n−1)d]=2a1+(m+n−2)d=[a1+(p−1)d]+[a1+(q−1)d]=2a1+(p+q−2)d
因为 m+n=p+q,所以 am+an=ap+aq。
子数列性质
等间隔抽取
从等差数列中等间隔抽取若干项,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。
示例:数列 {an}:1,3,5,7,9,11,13,…(公差为2)
抽取奇数项:a1,a3,a5,… 即 1,5,9,…(公差为4)
抽取偶数项:a2,a4,a6,… 即 3,7,11,…(公差为4)
连续k项和
将等差数列每连续 k 项的和作为一项,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。
设 Sk,S2k−Sk,S3k−S2k,… 为新数列,则这个新数列是公差为 k2d 的等差数列。
与前n项和的关系
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
对于等差数列 {an},其前 n 项和 Sn 与通项 an 有如下关系:
an={S1,Sn−Sn−1,n=1n≥2
前n项和的二次函数性质
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是关于 n 的二次函数(当 d=0 时):
Sn=2dn2+(a1−2d)n
这是一个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。
性质:
- 当 d>0 时,Sn 有最小值
- 当 d<0 时,Sn 有最大值
- 当 d=0 时,Sn=na1(一次函数)
应用示例
示例1:利用对称性质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已知 a3+a7=20,求 a5。
解:
因为 3+7=2×5,由对称性质:
a3+a7=2a5
所以:
2a5=20⇒a5=10
示例2:利用子数列性质
等差数列 {an} 的公差为 d=2,从中抽取第1项、第3项、第5项……组成新数列 {bn},求 {bn} 的公差。
解:
b1=a1,b2=a3,b3=a5,…
b2−b1=a3−a1=2d=2×2=4
所以新数列的公差为 4。
示例3:利用前n项和性质
等差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=2n2+3n,求 a1 和 d。
解:
当 n=1 时:
a1=S1=2×12+3×1=5
当 n≥2 时:
an=Sn−Sn−1=(2n2+3n)−[2(n−1)2+3(n−1)]
=2n2+3n−2n2+4n−2−3n+3=4n+1
验证 n=1:a1=4×1+1=5 ✓
所以 an=4n+1,即 a1=5,d=4。
练习题
练习 1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a4+a6=18,求 a5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对称性质。
详细步骤:
因为 4+6=2×5,所以:
a4+a6=2a5
18=2a5
a5=9
答案:a5=9
练习 2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a2+a4+a6+a8+a10=80,求 a6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对称性质和中项性质。
详细步骤:
因为 2+10=4+8=2×6,所以:
a2+a10=2a6
a4+a8=2a6
因此:
a2+a4+a6+a8+a10=2a6+2a6+a6=5a6=80
a6=16
答案:a6=16
练习 3
已知等差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=n2−n,求 an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 an=Sn−Sn−1 (n≥2)。
详细步骤:
当 n=1 时:
a1=S1=12−1=0
当 n≥2 时:
an=Sn−Sn−1=(n2−n)−[(n−1)2−(n−1)]=n2−n−(n2−2n+1−n+1)=n2−n−n2+3n−2=2n−2验证 n=1:a1=2×1−2=0 ✓
答案:an=2n−2
练习 4
改编自考研真题
在等差数列 {an} 中,a1>0,S9=S12,问前多少项和最大?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S9=S12 说明第10项到第12项的和为0。
详细步骤:
S12−S9=a10+a11+a12=0
因为是等差数列,所以:
3a11=0⇒a11=0
又因为 a1>0,所以数列递减(d<0)。
因此:
- a10>0
- a11=0
- a12<0
前10项和最大。
答案:前10项和最大
总结
本文出现的符号
| 符号 | 类型 | 读音/说明 | 在本文中的含义 |
|---|
| an | 元素符号 | a sub n | 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|
| d | 参数 | difference | 等差数列的公差 |
| Sn | 求和符号 | S sub n | 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 |
| m,n,p,q | 变量 | - | 正整数,表示项数 |
中英对照
| 中文术语 | 英文术语 | 音标 | 说明 |
|---|
| 等差中项 | arithmetic mean | /ˌærɪθˈmetɪk miːn/ | 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|
| 对称性 | symmetry | /ˈsɪmətri/ | 数列项之间的对称关系 |
| 子数列 | subsequence | /ˈsʌbsiːkwəns/ | 从原数列中按规则抽取的数列 |
| 二次函数 | quadratic function | /kwɒˈdrætɪk ˈfʌŋkʃən/ | 形如 f(x)=ax2+bx+c 的函数 |
| 最值 | extreme value | /ɪkˈstriːm ˈvæljuː/ | 最大值或最小值 |
1
函数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、性质和应用。
前往课程
2
数列是高等数学的基石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、性质、极限理论及其应用。
前往课程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,数据分析与推断的方法,掌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科学。
开始学习
高等数学之极限的世界
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,也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。
开始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