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
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数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。与等差数列不同,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需要分情况讨论。
棋盘上的米粒
让我们回到开篇提到的故事:在国际象棋的64格棋盘上,第一格放1粒米,第二格放2粒,第三格放4粒……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。
这形成了一个等比数列:1,2,4,8,16,…,263
总共需要多少粒米?即求:
S64=1+2+4+8+⋯+263
如何计算这个和?让我们来推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。
公式推导
设等比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,首项为 a1,公比为 q。
情况一:q=1
当 q=1 时,数列为常数列:a1,a1,a1,…
此时:
情况二:q=1
当 q=1 时,使用”乘公比再相减”的方法:
Sn=a1+a1q+a1q2+⋯+a1qn−1
两边同时乘以 q:
qSn=a1q+a1q2+a1q3+⋯+a1qn
两式相减(下式减上式):
qSn−SnSn(q−1)Sn=a1qn−a1=a1(qn−1)=q−1a1(qn−1)
也可以写成:
Sn=1−qa1(1−qn)
Sn: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,即 a1+a2+⋯+an。
两个公式本质相同,只是形式不同:
- 形式一 Sn=1−qa1(1−qn):当 0<q<1 时使用,分母为正,便于理解
- 形式二 Sn=q−1a1(qn−1):当 q>1 时使用,分母为正,便于计算
选择哪个公式取决于 q 的大小,选对公式能避免负号,让计算更清晰!
记忆技巧:分子分母的符号要一致——都是”大减小”或都是”小减大”。
棋盘问题的答案
现在我们可以计算棋盘上的米粒总数了:
S64=2−11×(264−1)=264−1≈1.84×1019
这个数字大约是18,446,744,073,709,551,615粒!
如果每粒米重0.02克,总重量约为:3.69×1014 千克,相当于3690亿吨——远超全球年粮食产量!
应用示例
示例1:使用求和公式
求等比数列 2,6,18,54,… 的前6项的和。
解:
已知 a1=2,q=3,n=6。
使用公式(q>1 用第二种形式):
S6=3−12×(36−1)=22×(729−1)=22×728=728
示例2:已知和求项数
等比数列 {an} 中,a1=1,q=2,若前 n 项和 Sn=127,求 n。
解:
Sn=2−11×(2n−1)=2n−1=127
2n=128=27
n=7
示例3: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
当 ∣q∣<1 时,随着 n 增大,qn 趋于0,此时前 n 项和趋于一个极限值:
limn→∞Sn=limn→∞1−qa1(1−qn)=1−qa1
例:求 21+41+81+161+⋯ 的和。
这是首项 a1=21,公比 q=21 的无穷等比数列。
S=1−2121=2121=1
练习题
练习 1
求等比数列 1,3,9,27,… 的前8项的和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确定首项、公比,使用求和公式。
详细步骤:
已知 a1=1,q=3,n=8。
S8=3−11×(38−1)=26561−1=26560=3280
答案:S8=3280
练习 2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a1=64,q=21,求前6项的和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0<q<1,使用第一种形式的公式。
详细步骤:
S6=1−2164×(1−(21)6)=2164×(1−641)=2164×6463=2163=126
答案:S6=126
练习 3
求无穷等比数列 1+31+91+271+⋯ 的和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这是无穷递缩等比数列,∣q∣<1。
详细步骤:
首项 a1=1,公比 q=31。
S=1−qa1=1−311=321=23
答案:S=23
练习 4
改编自考研真题
等比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,已知 S3=7,S6=63,求公比 q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建立方程。
详细步骤:
设公比为 q(q=1),则:
{S3=q−1a1(q3−1)=7S6=q−1a1(q6−1)=63两式相除:
S3S6=q3−1q6−1=763=9
因为 q6−1=(q3−1)(q3+1),所以:
q3−1(q3−1)(q3+1)=q3+1=9
q3=8
q=2
答案:q=2
总结
本文出现的符号
| 符号 | 类型 | 读音/说明 | 在本文中的含义 |
|---|
| Sn | 求和符号 | S sub n | 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 |
| a1 | 元素符号 | a sub 1 | 等比数列的首项 |
| q | 参数 | quotient | 等比数列的公比 |
| n | 变量 | n | 项数,正整数 |
中英对照
| 中文术语 | 英文术语 | 音标 | 说明 |
|---|
| 前n项和 | sum of first n terms | /sʌm əv fɜːst en tɜːmz/ | 数列前 n 项的总和 |
|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| infinite decreasing geometric series | /ˈɪnfɪnət dɪˈkriːsɪŋ ˌdʒiːəˈmetrɪk ˈsɪəriːz/ | $ |
| 极限 | limit | /ˈlɪmɪt/ | 数列趋于的值 |
1
函数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、性质和应用。
前往课程
2
数列是高等数学的基石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、性质、极限理论及其应用。
前往课程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,数据分析与推断的方法,掌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科学。
开始学习
高等数学之极限的世界
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,也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。
开始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