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明等式
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是最常见的应用。这类问题通常涉及求和公式、乘积公式或递推关系。
证明策略
证明等式 f(n)=g(n) 的步骤:
- 基础步骤:验证 f(n0)=g(n0)
- 归纳假设:假设 f(k)=g(k)
- 归纳步骤:利用归纳假设,证明 f(k+1)=g(k+1)
关键技巧:在归纳步骤中,将 f(k+1) 拆分成 f(k) 加上新增项,然后使用归纳假设替换 f(k)。
应用示例
示例1:等比数列求和
命题:证明 1+2+22+⋯+2n−1=2n−1
证明:
基础步骤:n=1 时,左边 =1,右边 =21−1=1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 1+2+22+⋯+2k−1=2k−1
归纳步骤:
1+2+22+⋯+2k−1+2k=(2k−1)+2k(归纳假设)=2⋅2k−1=2k+1−1
结论:由数学归纳法,等式成立。
示例2:立方和公式
命题:证明 13+23+33+⋯+n3=[2n(n+1)]2
证明:
基础步骤:n=1 时,左边 =1,右边 =[21×2]2=1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 13+23+⋯+k3=[2k(k+1)]2
归纳步骤:
13+23+⋯+k3+(k+1)3=[2k(k+1)]2+(k+1)3=4k2(k+1)2+(k+1)3=4k2(k+1)2+4(k+1)3=4(k+1)2[k2+4(k+1)]=4(k+1)2(k2+4k+4)=4(k+1)2(k+2)2=[2(k+1)(k+2)]2
结论:由数学归纳法,等式成立。
示例3:递推数列
命题:数列 {an} 满足 a1=1,an+1=2an+1。证明 an=2n−1。
证明:
基础步骤:n=1 时,a1=1=21−1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 ak=2k−1
归纳步骤:
ak+1=2ak+1=2(2k−1)+1(归纳假设)=2k+1−2+1=2k+1−1
结论:由数学归纳法,an=2n−1 对所有 n≥1 成立。
练习题
练习 1
证明:1×2+2×3+3×4+⋯+n(n+1)=3n(n+1)(n+2)
参考答案
基础步骤:n=1 时,左边 =1×2=2,右边 =31×2×3=2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等式对 n=k 成立。
归纳步骤:
1×2+⋯+k(k+1)+(k+1)(k+2)=3k(k+1)(k+2)+(k+1)(k+2)=3k(k+1)(k+2)+3(k+1)(k+2)=3(k+1)(k+2)(k+3)结论:由数学归纳法,等式成立。
练习 2
证明:1×21+2×31+⋯+n(n+1)1=n+1n
参考答案
基础步骤:n=1 时,左边 =21,右边 =21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等式对 n=k 成立。
归纳步骤:
1×21+⋯+k(k+1)1+(k+1)(k+2)1=k+1k+(k+1)(k+2)1=(k+1)(k+2)k(k+2)+1=(k+1)(k+2)k2+2k+1=(k+1)(k+2)(k+1)2=k+2k+1结论:由数学归纳法,等式成立。
练习 3
数列 {an} 满足 a1=2,an+1=3an−2。证明 an=2n。
参考答案
基础步骤:n=1 时,a1=2=21,成立。
归纳假设:假设 ak=2k
归纳步骤:
ak+1=3ak−2=3⋅2k−2=3⋅2k−21=2(3⋅2k−1−1)这个方法不太对。让我们验证:a2=3×2−2=4=22 ✓
重新证明:
ak+1=3ak−2=3⋅2k−2我们需要证明这等于 2k+1。但 3⋅2k−2=2k+1。
让我验证:a3=3×4−2=10=8
所以 an=2n 不成立。正确的通项应该是 an=2n+2n−1=3⋅2n−1…
实际上,让我重新计算:a1=2,a2=4,a3=10…
通过递推可以发现 an=2⋅3n−1。
总结
中英对照
| 中文术语 | 英文术语 | 音标 | 说明 |
|---|
| 求和公式 | summation formula | /sʌˈmeɪʃən ˈfɔːmjələ/ | 表示和的公式 |
| 递推关系 | recurrence relation | /rɪˈkɜːrəns rɪˈleɪʃən/ | 通过前项定义后项的关系 |
| 立方和 | sum of cubes | /sʌm əv kjuːbz/ | 13+23+⋯+n3 |
1
函数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、性质和应用。
前往课程
2
数列是高等数学的基石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、性质、极限理论及其应用。
前往课程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,数据分析与推断的方法,掌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科学。
开始学习
高等数学之极限的世界
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,也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。
开始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