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比数列的性质
等比数列除了基本的定义和公式外,还有许多重要的性质。掌握这些性质,能够更灵活地解决问题。
中项性质
等比中项
如果三个数 a,b,c 成等比数列,则 b 叫做 a 与 c 的等比中项(geometric mean)。
换句话说,等比中项的平方等于两端项的乘积。
示例:2,4,8 成等比数列,4 是 2 和 8 的等比中项,因为 42=2×8=16。
注意:等比中项有两个值 ±ac,但在等比数列中,中项的符号由首项和公比决定。
一般中项性质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对于任意正整数 n(n≥2),都有:
这说明等比数列中,任意一项的平方都等于其前后两项的乘积。
这源于两种数列的本质不同:
等差数列是”加法”结构:
- 定义:an+1−an=d(差为常数)
- 中项:an=2an−1+an+1(算术平均)
等比数列是”乘法”结构:
- 定义:anan+1=q(比为常数)
- 中项:an2=an−1⋅an+1(几何平均)
从对数的角度看,如果对等比数列取对数,它就变成了等差数列!这揭示了两者的深层联系。
乘积性质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若 m+n=p+q(m,n,p,q 为正整数),则:
特别地,当 m+n=2p 时,有 am⋅an=ap2。
示例:在等比数列中,a2⋅a6=a3⋅a5=a42(因为 2+6=3+5=2×4=8)
证明:
am⋅anap⋅aq=(a1⋅qm−1)⋅(a1⋅qn−1)=a12⋅qm+n−2=(a1⋅qp−1)⋅(a1⋅qq−1)=a12⋅qp+q−2
因为 m+n=p+q,所以 am⋅an=ap⋅aq。
子数列性质
等间隔抽取
从等比数列中等间隔抽取若干项,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比数列。
示例:数列 {an}:2,6,18,54,162,…(公比为3)
抽取奇数项:a1,a3,a5,… 即 2,18,162,…(公比为9)
抽取偶数项:a2,a4,a6,… 即 6,54,486,…(公比为9)
连续k项积
将等比数列每连续 k 项的积作为一项,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比数列。
与前n项和的关系
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
对于等比数列 {an}(q=1),其前 n 项和 Sn 与通项 an 有如下关系:
an={S1,Sn−Sn−1,n=1n≥2
前n项和的性质
当 q=1 时,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可以写成:
Sn=1−qa1(1−qn)=1−qa1−1−qa1qn
这说明 Sn 可以看作常数项与指数项的和。
应用示例
示例1:利用乘积性质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已知 a3⋅a5=16,求 a4。
解:
因为 3+5=2×4,由乘积性质:
a3⋅a5=a42
所以:
a42=16⇒a4=±4
示例2:利用子数列性质
等比数列 {an} 的公比为 q=2,从中抽取第1项、第3项、第5项……组成新数列 {bn},求 {bn} 的公比。
解:
b1=a1,b2=a3,b3=a5,…
b1b2=a1a3=q2=22=4
所以新数列的公比为 4。
示例3:利用前n项和性质
等比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=3n−1,求 a1 和 q。
解:
当 n=1 时:
a1=S1=31−1=2
当 n≥2 时:
an=Sn−Sn−1=(3n−1)−(3n−1−1)=3n−3n−1=3n−1(3−1)=2⋅3n−1
验证 n=1:a1=2⋅30=2 ✓
所以 an=2⋅3n−1,即 a1=2,q=3。
练习题
练习 1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a2⋅a8=36,求 a5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乘积性质。
详细步骤:
因为 2+8=2×5,所以:
a2⋅a8=a52
a52=36
a5=±6
答案:a5=±6
练习 2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a1⋅a2⋅a3=27,求 a2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中项性质。
详细步骤:
因为 a22=a1⋅a3,所以:
a1⋅a2⋅a3=a2⋅(a1⋅a3)=a2⋅a22=a23=27
a2=3
答案:a2=3
练习 3
已知等比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=2n+1−2,求 an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 an=Sn−Sn−1 (n≥2)。
详细步骤:
当 n=1 时:
a1=S1=21+1−2=4−2=2
当 n≥2 时:
an=Sn−Sn−1=(2n+1−2)−(2n−2)=2n+1−2n=2n(2−1)=2n验证 n=1:a1=21=2 ✓
答案:an=2n
练习 4
改编自考研真题
在等比数列 {an} 中,a1>0,q>1,a1+an=66,a2⋅an−1=128,Sn=126,求 n。
参考答案
解题思路:利用乘积性质和求和公式。
详细步骤:
由乘积性质:a2⋅an−1=a1⋅an=128
结合 a1+an=66,设 a1=x,an=y,则:
{x+y=66xy=128x 和 y 是方程 t2−66t+128=0 的两根。
解得:t=2 或 t=64
因为 a1>0,q>1,所以 a1<an,故 a1=2,an=64。
an=a1⋅qn−1⇒64=2⋅qn−1⇒qn−1=32
又 Sn=q−1a1(qn−1)=126
代入 a1=2:
q−12(qn−1)=126⇒qn−1=63(q−1)
因为 qn−1=32,所以 qn=32q:
32q−1=63q−63⇒31q=62⇒q=2
qn−1=32=25⇒n−1=5⇒n=6
答案:n=6
总结
本文出现的符号
| 符号 | 类型 | 读音/说明 | 在本文中的含义 |
|---|
| an | 元素符号 | a sub n | 等比数列的第 n 项 |
| q | 参数 | quotient | 等比数列的公比 |
| Sn | 求和符号 | S sub n | 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 |
| m,n,p,q | 变量 | - | 正整数,表示项数 |
中英对照
| 中文术语 | 英文术语 | 音标 | 说明 |
|---|
| 等比中项 | geometric mean | /ˌdʒiːəˈmetrɪk miːn/ | 两个数的几何平均数 |
| 乘积性质 | product property | /ˈprɒdʌkt ˈprɒpəti/ | 数列项之间的乘积关系 |
| 子数列 | subsequence | /ˈsʌbsiːkwəns/ | 从原数列中按规则抽取的数列 |
| 几何平均 | geometric average | /ˌdʒiːəˈmetrɪk ˈævərɪdʒ/ | ab 形式的平均数 |
1
函数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、性质和应用。
前往课程
2
数列是高等数学的基石,本系列文档系统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、性质、极限理论及其应用。
前往课程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,数据分析与推断的方法,掌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科学。
开始学习
高等数学之极限的世界
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,也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。
开始学习